第98章 新青春文学的开创者(2/5)
的狂热粉和信念粉,对情况表示满意。他接到了好多质问的电话,亚丽姐明明早都看过并且缓过来了,结果今天忍不住又看了一遍,然后打电话把他骂得狗血淋头。
堵?堵就对了。
或者用水军头子更专业的术语,叫做意难平。
虐文也是有等级的,最顶级的虐文就是用不可抵抗的理由,摧毁掉一切美好,但绝不是一痛到底,而是给人以微渺希望和微弱释放,把积压的情绪抒发出一些,然后再向更深处坠落……
如此重复,到最后的最后,剩下的那些完全无处安放的郁结,便是终极的意难平。
《活着》里面福贵的一次次失去,最终只是自己,为了活着而顽强的活着,那便是余桦的高明之处。
《苍夜雪》也一样,方星河写了三版结尾,最终选择了一种最能让读者长期锥心刺骨的处理手法。
坏透了,但这就是作家,也是作家最希望达成的被人记住的方式。
而方星河的处理还有另外一种深意——
前期,陈苍的形象和方星河本人逐渐重合,结局,陈苍又和方星河本人进行了一次切割。
每一个女读者都忍不住想:如果是方方,结果才不会是这样呢。
陈苍是消极的,方星河是阳刚的,读者在《苍夜雪》里得不到的宣泄和满足,可以从方星河本人身上得到,由此产生更加忠诚的信念。
享受情感投射的利,不吃形象重叠的亏,这就是顶级水军头子的超维思路。
在玩弄99年单纯读者的层面上,狗方绝对是大师。
事实也确实如此,当天,星光和高级粉就爆了,第二天,舆论界也爆了。
每一份报纸上都有撰稿人连夜赶出的关于《苍夜雪》的文章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铺天盖地,一瞬间,整个中国社会就被方星河的“新青春文学”刷屏了。
各个角度,都有人聊,也有人吵。
线上线下,到处都是争论。
首先是被忽视掉的序言——
轶凝:“它显然是一部极具文学性、艺术性、现实性、批判性的好作品。除了结局不那么的现实主义,其他方面,它都充分反应了那个特殊时期里的人和事。我都不需要去翻资料,我就知道那样的事情不是个例。”
王檬:“我很喜欢书里除了结局之外的所有部分,他是有生活的,观察得很仔细,不但把每个年轻人刻画得栩栩如生,更难得的是把成年人也写得很好,你仔细去看宋租德这个人物,是不是会感到很熟悉?哪个单位里没有这种人呢?但是能用寥寥的笔触把它写出来,把他写到令人信服,这是非常天才的能力,坦白讲,华夏文坛里没有人能在20岁之前写到这个程度。”
这是最微不足道的开胃小菜。
而且他们也未必是真的反对《苍夜雪》的结局,不喜欢青少年暴力,是一种意识正确。
然后是阎烈山、程一中、宋租德、常平等人的破防,这个放到后面再讲。
再之后是极其受人瞩目的震撼性销售数据——当天爆卖80万册,全国所有的书报亭都在排队,而到了第二天,一书难求的状况愈发加剧。
然后一些报纸对阅后盛况的描写。
东方网撰文称:“本报记者于昨日下午赶到二中紧急采访韩涵和高一同学,韩涵本人未接受采访,掩面而逃,疑似哭到双眼红肿。
另外据老师所言,仅仅今天下午,因为学生哭得太厉害而被暂时没收的《苍夜雪》,仅高一年级便有135本。记者又采访了多位购买到《苍夜雪》的学子,发现所有人都有不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