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六六小说网

六六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天幕剧透后武皇封我当太女 > 18、第 18 章

底色 字色 字号

18、第 18 章(2/3)

子们意识到,不够的。

    哪怕粮食多了,也不一定能到百姓手上。

    “四海无闲田,农夫犹饿死”的悲剧是因为田地里种出的粮食不够农夫吃吗?

    自然不是的,那是因为不管土里种出了多少粮食最终都进了世家贵族们的兜里。

    更何况如今还有大量的农民已经没有了田地,没有田又哪里有属于他们的粮食呢?

    这时天幕也呼应了他们的想法。

    【如果有觉得够了的朋友们,up主建议大家再去读一遍政治书哈。】

    【安乐大帝提高了粮食产量相当于做大了蛋糕,但她却发现蛋糕却发不到百姓的手上,她敏锐的发现彼时大唐实行的均田制已经濒临崩溃,一切都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。】

    【首先大概解释一下均田制,均田制是北魏冯太后开创的土地分配制度,官府将无主的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农民耕作。唐初时由于隋末战争损失了大量人口,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,因此从唐高祖自然继续推行均田制,而后一直沿用。】

    【按照规定每个成年男子授田100亩,但全国的总田亩数就那么多,哪怕唐初战争开疆扩土了一部分,但那多是西北苦寒之地根本种不了地,随着人口的不断提升,每人自然难再分到规定的田亩数。贞观末期便有百姓只能分到30亩,武周时期部分百姓更是受田不足5亩。】

    【当然人口提升导致每个人分到的资源减少不可避免,但最可怕的还是世家豪强、皇亲贵族们无休止的贪欲!】

    【唐律规定永业田允许继承和买卖,口分田在特定的时候也能买卖,而这便为贵族们兼并土地开了一道口子。】

    【如果说唐初之时,太宗由于见过隋末乱世而对百姓有着畏惧之心,但到了高宗后期,整个上层沉迷于奢靡享乐之风,皇帝不仅带头在各地设置皇庄,还经常性给臣子赐下大量田地。比如武皇为了抬举武家诸王,便赏赐了他们大量田地。皇亲国戚们诸如二张、太平公主等人也借机大肆敛财,以各种名目侵占原本属于百姓的土地。】

    【除了上层贵族外,大商贾,寺院、道观等等也借机大量抢占了百姓们的土地。】

    【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彼时大唐依旧实行租庸调,在人均耕地锐减的情况下,但却仍旧以人丁数交税,农民本就处在破产边缘,而他们一旦遭遇天灾便只能被迫卖地。所以为了躲避赋税一部分人成为了流民,一部分人则成为了世家大族的奴仆,也就是佃户。】

    【而这反过来也导致朝廷能控制的户籍人口大减,据记载武周时期的彭泽县便出现了“逃亡过半,田畴荒废”的现象。交税的百姓少了,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也是大减,更多的问题自是接踵而至。】1

    这段分析一出,现场所有人都瞬间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百姓们眼含热泪和恨意,老天真的将他们的困苦都看在了眼中,甚至比他们自己以为的都还要深刻!

    难怪他们的日子越过越苦,明明也没什么天灾,他们也努力种田,田地里的收获也很是不错,但他们却总是越来越吃不饱。

    对啊,他们辛辛苦苦产出的粮食都被那些贵人们抢走了,甚至他们还想抢走他们的土地!

    达官贵人们则是脸色黑沉一片,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千方百计当官不就是为了权力和金钱?有几个人的情操那般的高,是为了天下百姓而为官?

    金银珠宝、古董、字画有可能贬值,但土地却是能够不断产出,所以他们都知道脚下的土地才是根本中的根本。

    所以他们自然要占据多多的田地,想方设法为子孙后代多挣上几块田!

    更别提他们中不少人出身

-->>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页目录下一页推荐本书加入书签
  新书推荐:制皮百年,我成了魔门巨头 骨中花 (兄妹1V1) 沈老师每天怀疑自己是不是嫁给二哈 员工手册上没写这条!(霸总 H 1v1) 神眼鉴定师 灵笼之纵横诸天 穿书八零辣妻逆袭 小娇娇嫁到,残王站起来宠 (名柯同人)乌鸦折叠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