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4章 放一颗大卫星上天(6/6)
太小,消费热情也低,逼着她们只能去走国民度路线)但在1999年必须得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,只有城市少女才有资格追星。广大乡镇农村根本不care任何明星,不管是爆火的HOT,亦或者是白月光肖童,乃至于韩涵和郭精明,谁都没能把影响力真正沉下去。
小燕子的影响力沉下去了,但只是庞大的浮粉,中坚粉都不多的,基数再大也改变不了农村现状。
成年的城市女性同样没有闲心追星,只有少部分白领才具备条件,总量很少很少。
而适龄城市少女,总共才有多少人?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进行测算,一线城市108万,二线城市315万,三线城市477万。
总计900万,其中只有不到一半具备轻度追星欲望,那就是400万。
中重度追星再砍半,200万。
啊不对,现在的条件太差,经济差、环境差、便捷性差,可能要砍到100万?方星河不太确定。
总之,如此小的体量,要供港台、日韩、国内各路人马瓜分,可想而知在这个年代走流量路有多难。
而方星河一个人,整整吃掉了女粉盘子的至少五分之一!
1级浮粉对应着“泛关注到轻度追星”,2级中坚粉对应着“轻度到中度”,3级死忠粉对应“中度到重度”,4级狂粉必然是重度追星。
方星河独占23.7万中重度追星粉。
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,基本上是当前内娱的独一份。
由于手头缺乏工具建模,他只能盲猜——以眼下的信息覆盖程度,以文学本身的高门槛,转化率绝对被自己拉满了。
最直接的意义是……新书必爆。
在如此强大的外部压力下,只要2级中坚粉具备最基础的经济条件,就一定会购买。
3级4级粉更不用提,必买的。
那么如果用新书来做一个标志性的信号,销量应该是120万基础销量+浮粉购买+非粉的好奇性购买。
浮粉的数量实在太庞大了,而且非粉的好奇心也正在逐渐被拉满。
所以,首发……300万册?
好家伙,如果真能做到,那都不是核弹了,而是星河坠落。
让韩涵一跃成为顶流文学偶像的《三重门》,当年的正版销量也仅仅只是一百万而已,再叠加上一个退学就创造出了韩涵现象。
而现在,原本就已经有了方星河现象,如果再在上面添一把火,天知道会烧成什么样子。
为了把这波红利吃满,他马上给金社长致电。
“我需要知道,到发售期之前,咱们全力以赴能生产出多少本书?”
金社长的数据张口就来:“你这本书是22印张,我们们能够协调4家大型印刷厂,都是用12000印张/小时/台的高速印刷机,单日出货数量主要受到装订线的限制,唔,全力生产的话每周能爆到120万册吧。怎么了?”
“没什么,提醒你准备爆产能而已。”
心里有数的方星河,语气悠悠。
“以现在的情况来看,咱们要放出一颗大卫星了……”
昨天那张章改得太匆忙,把一些东西挪来挪去的,细节不够妥帖。
不过每天的更新压力实在太大,暂时就这样吧,以后如果有机会出版实体书,再去做修改。
另外,原稿没有了,我直接在原稿上裁剪挪移的,当时急,忘记了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