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-130(9/34)
去问,工部郑侍郎与我相熟,他私下给我透了底,说是户部没钱,得先欠着。工部答应了,最后还是得江州府想办法先筹措钱粮,征兆民夫服徭役。待日后户部有了钱,再与工部核算。这核算,能核算出几个钱粮,工部又会给江州府多少,只有天知晓。”崔老夫人对朝廷做派也知道不少,道:“工部这是在推诿了,先做好事,再去与户部核算。户部就有了工部把柄,以前工部报上去的那些河道河工,用了多少人多少方土石,就有了比对。要么是江州府的数目不对,要么是工部的数目不对。我相信江州府的数目不会出错,只工部却不这般想,就是没错,也会将账目弄得与以前的工程大致差不离。要是出了事,往江州府头上一推,哪怕上面来查,最后查清楚,还了江州府清白,哎哟,只要历经一遭,不死也得脱层皮。这里面复杂得很,不能深思,莫要随便沾上身。”
“崔族长说得是,晚辈也这
般以为。工部肯定不会将自己送到户部手中当把柄,江州府自己也不能送上去,被当做棋子让工部摆弄。可庆安在江州府,堰塞湖的事情,不能不解决。江州府的乡绅们,看到我跟看到瘟神一样,远远就躲了。”
夏恪庵无奈苦笑,摇摇头,道:“乡绅们都被我收刮了无数遍,不能刮得狠了。我思前想去,借着姐夫这次升迁之喜,宁府宴客,收受贺礼做堰塞湖的治理。”
他站了起来,整理着衣袍,深深作揖下去:“这件事,我不敢跟阿爹阿娘姐姐提,他们肯会将我打骂出来。我也没去向小七提,小七肯定会答应。因我是长辈,小七大慈,这是以上欺下,欺君子以方,我不能这般做。我厚着脸皮前来找崔族长,你是长辈,无需顾忌我的面子,只照着你真正的心思打算,行事便可,晚辈绝无怨言。”
宁氏如今风头正盛,办宴席收贺礼,只怕库房都堆不下。
树大招风,宁氏当避其锋芒。且宁氏为江州府已经付出甚多,对得起江洲父老,不该再冒着风险来办宴席收贺礼。
崔老夫人面色凝重,她沉吟良久,道:“这件事我得好生想一想,一时半会回不了你。”
夏恪庵道是,羞愧地道:“让崔族长为难,晚辈深感愧疚。崔族长千万别勉强自己,拒绝也无妨。晚辈就不打扰了,先行告退。”
崔老夫人道好,将夏恪庵送到了门外。待他离开后,站在廊檐下半会,唤来崔嬷嬷:“待阿瑛与小七从学堂回来后,你让他们来我院子一趟。”
崔嬷嬷应了,傍晚下学后,宁毓承听到崔老夫人找他,更洗之后前往知知堂。
出了松华院,宁毓承看到宁毓瑶与宁淼宁毓珠宁毓珊走在前面,宁毓瑛与明菀走在后面,几人像是才刚从学堂回来。
“七哥。”宁毓瑶她们叽叽喳喳喊着,大家彼此见礼。
明苑是平江府人,家乡遭了水灾,当时父亲去救兄弟,一并被洪水冲走,家中只剩下母女两人。家中房屋被毁损,母女两人孤苦无依,明苑鼓起勇气,前来找夏恪庵,提了当年田老夫人与其祖母认识之事,想寻求个庇护。
明苑父亲读过书,明氏母女举止皆斯文,又面容姣好,在灾民中比较打眼。
夏恪庵见她们危险,先不管与田老夫人的关系,先妥善安置了她们。后来夏恪庵写信回家提了一句,田老夫得知后,让夏恪庵将她们母女送到了江州府。
明苑母亲沈氏唯唯诺诺,没甚主意,尚只有十四岁,还未及笄的明苑站了出来,当起了母女两人的家。
田老夫人询问了些当年其祖母所言之事,对上了细节,确认她们是当年在娘家时,曾经的手帕交。
成亲嫁人后,做新妇规矩多,彼此来往就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