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-120(2/32)
宁毓瑛渐渐缓和下来,她怔怔望着宁悟明,问道:“阿爹,那你为何会帮他们?”
宁悟明一听,顿时来了精神,坐直了身子,双手搭在案几上,让自己看上去格外高大。他微微昂着头,正义凛然道:“达者兼济天下,再加上我本就仁慈”
“阿爹。”宁毓承见宁悟明似乎有要长篇大论吹嘘自己的意思,出声打断了他。
宁悟明瞥了宁毓承好几眼,哼了声,一下靠回椅背,道:“你来你来,小七你打算如何应对?”
宁毓承忍着笑,道:“小舅舅那边,换种一事,陛下虽还未有旨意,陛下既然喜欢花团锦簇,定会为此事龙颜大悦。不过,江州府的事情接连不断,小舅舅与阿爹这次所行之事,已非几颗粮食能解决。在临行前,我已经与小舅舅提过,小舅舅他还是义无反顾去了山阴县。明明堂改进的车辆,经过了无数的试验与改进,除去贵,现在已经差不多能用到普通的车辆上,行走远路没甚问题了。小舅舅与我说过,准备将车辆献上去,抵消些在陛下眼中的罪孽。小舅舅还说,朝廷的赈济归朝廷赈济,开仓放粮,也没几颗粮食,吃完上顿没下顿。朝廷的赈济一向只管眼前,给几颗粮食就了事,百姓没地方住,穿不暖,诸如种种,朝廷不会管。”
宁悟明频频点头,“嗯,眼不见心不烦,开仓放几颗赈济的粮食就了事,大不了,来年实在交不上赋税时,下旨免除赋税,史书上常有记载,天子如何体恤百姓。”
百姓交不上赋税,朝廷免除赋税,也是为了江山社稷。
再逼,百姓就造反了。
交不上赋税,并非仅仅赋税过重。
征收赋税,由户部到州府,再到县,县到各村,按照户贴,田亩数,一层层安排下来。
交赋税的乃是最底层种地的百姓,由里正负责,县衙会派钱粮吏来一并催缴。钱粮吏与里正前来,属于先礼后兵。
要是敢抗缴,衙门有的是手段对付。差役帮闲闯进门,将家中值钱之物全部拿走,这也算轻。
最后,各地各路的驻兵出动时,就要见血出人命了。
百姓若能交出来赋税,一般不敢逃税。要真是交不出来,就说明他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朝廷免税,并非是仁慈,而是怕他们造反,再加上真将他们逼死了,谁来种地?
官绅享受免除徭役,一定程度上免除赋税的权利,没了这群牛马劳作,谁来奉养他们?
认为天子免除赋税就是心系百姓,仁善之举,真是天大的误会!
宁毓承:“小舅父说,先拿出来赈济的秋粮,必须填补进去。否则,朝廷不会善罢甘休。小舅父打算自掏腰包出了这部分,后续受灾百姓的安置,他打算让乡绅们凑一凑。”
宁悟明当即道:“我没想着能让朝廷出,我打算将私房钱拿出来,不够的部分,再从公中补。”
宁毓承迎着宁悟明的目光,微微一笑道:“阿娘会拿出来,阿爹放心。”
宁悟明晒笑,咳了声,道:“好,此事就交给你了。”
宁毓瑛朝宁毓承看去,暗自翻了个白眼。宁毓承对她笑笑,示意她别太明显,让宁悟明下不来台。
“我以为,既然平江府与青州府知道江州府收留了灾民,便稳坐不动,还要在陛下面前充作好人。不如,上旨请求陛下,将平江府与青州府受灾的两地,划拨给江州府管辖。如此一来,江州府灾后救济,也就师出有名。而且,文先生提过,庆安县那边的水患仍然存在,堰塞湖必须治理,将水系分流。否则,只要雨稍微下大一些,堰塞湖就会决堤。”
宁悟明思索了下,道:“这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