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-60(3/38)
明州府的粮食价钱,会随着市坊的变化而下降。只要明州府的百姓有饭吃,就乱不了。”“此事复杂,不一定会如你想得那般容易。”
宁礼坤以为宁毓承的方法很好,毕竟涉及到钱粮,他还是顾虑重重,不得不多考虑一二。
“先且不提江州府可会开仓平粜,一旦放粮食的消息传出,不知多少人争抢。要是他们低价买入,囤积在手上,待高价时售出,就得不偿失了。”
宁毓承倒不担心这点,“祖父,能得到消息去争抢粮食者,他们并非为了吃,而是为了赚钱。天灾人祸,一向是赚钱的好时机,他们要是错过了,粮食又不是金银,可以放在手中。常平仓的粮食,我估计大半都是陈粮,他们留不住。”
常平仓的粮食,收进新粮时,一般会随之出陈粮。宁毓承相信,新粮陈粮这部分的差价,肯定是一本烂账。
宁利坤皱眉道:“商人重利轻离别,此事依仗商人,以及市坊,我还是不放心。”
士农工商,耕读传家是最清贵,在以农为重的朝代皆是如此。不过,比起等着朝廷赈济,由供需自由调节粮价要可靠百倍。而且商人心思活络,反应快,由他们出面,比起官府要可靠。
明州府与江州府遇到的问题,就是最简单的经济问题,商人可能说不出个所以然,基本原理不变。
天灾人祸是惨事,有人会趁机发大财。只无法杜绝此事,毕竟比道德,道德虽无法具体量化,究竟是朝廷官府更无德,还是商人更缺德,彼此之间不相伯仲。
朝廷赈灾,最后灾粮能有多少发放到百姓手中,应当不比官员的良心多。在后世,这种事情也经常发生,毕竟人性复杂,变化不太大。
宁毓承委婉道:“祖父,人命关天,钱财都是小事了。”
宁礼坤脸色变了变,突然想起宁九先前倔强的神色,他说自己没错。
当年平水军之事,宁礼坤亲眼目睹,多年以后,他都不愿意再回想。
且明州府之乱,粮食价钱为何会飞涨,以宁礼坤对宁悟晖的了解,他要为此事担负起大半的责任。
商人重利,官员又何尝不是如此。平水军直接冲进山阴县烧杀,县衙的官吏死伤大半,县令最先被斩首。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天灾人祸时经常伴随着叛乱,要是明州府也杀出一股平水军,他的两个儿子都在还有孙女的夫家
宁礼坤抬手覆在脸上,用力搓了搓,让自己变得清醒了些。
“只江州府,明州府,若无朝廷的旨意,他们岂敢轻易开仓平粜?”
这才是此事最重要的一环,且最最难难为之处。若无朝廷旨意,敢随便动用常平仓的粮食,乃是抄家流放的大罪!
宁毓承默然片刻,道:“祖父,恩威并用。”
宁礼坤震惊住,重复着宁毓承的话:“恩威并用?”
宁毓承道:“是,恩威并用。恩,在他们的政绩。威则在常平仓,就是他们最大的弱点!”
第52章 ……
祖孙两人商议完对策,到了最后,在由谁前去明州府之事上出现分歧。宁氏族中能干得力之人,基本都在外当官做事。要是没甚本事,派去明州府也没用。
宁毓承打算自己前去,宁礼坤坚决不同意:“你三叔不会听你的话,路上不太平,你不能去。”
“祖父!”宁毓承理解宁礼坤的担心,但明州府那边才是关键。
“不行,你说再多都没用!”宁礼坤斩钉截铁道。
无论如何,他都舍不得让宁毓承以身涉险。宁礼坤道:“我自己去。”